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生活百科

史记开创的书体?

时间:2024-07-02 11:40:49

如果要问《史记》在史书体裁上创新的话,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书中那种以人物为中心组织事迹、突破编年限制写作方式的“纪传体”。不过,这可以说仅仅是《史记》的皮毛,《史记》对后世的史书,特别是官方修订的正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,除了以人物为核心组织传记的表达方式之外,《史记》还首创了五体结构,成为后世中国正史最佳的范本。

所谓《史记》五体,其实指的是《史记》出现的五大部分:12篇《本纪》、10篇《表》、8篇《书》、30篇《世家》以及70篇《列传》。将一部书划分为这五种结构,有人认为其实是古已有之,只是司马迁将其汇总在一起而已,但此说法并不是很靠得住。比如《世家》,虽然明显是司马迁从先秦典籍中的“世卿”“世禄”“世臣”“世家”引申演化而来,但究竟并非其文字原意,而是增添很多新概念。事实上,按司马迁“网罗天下,放失旧闻”“原始察终,见盛观衰”“成一家之言”的雄心来看,他必须在史书格式上做出巨大创新,才能将自己的意旨以及三千年的成败兴衰用短短50多万字表达出来,因而才别出心裁地独创五体结构。

在《史记》的《本纪》《表》《书》《世家》《列传》中。“本纪”在史书中乃法则纲要,用于编年记正朔,有天命攸归的象征含义,因此将其放在第一位来记载皇帝事迹;《表》在《史记》中有10篇,模仿后代的谱牒,将那些够不上出现在传记中的列侯、将相、三公、九卿统统列入此表,扩大了全书纪、传的记事范围;8篇《书》则是各种典章制度和文化社会发展情况的总记录;按“天子称本纪,诸侯曰世家”的说法,《世家》专门用于诸侯传记,但司马迁显然根据情况扩大记载范围,不仅用其记录诸侯列国时,还记载了一些对历史、社会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,比如孔子、陈涉和外戚,按理说都非诸侯,但其功业事迹足够重要,因此也被列入了世家;至于最后的《列传》,按字面意思就是众人之传记之意,在儒家术语里面,传是注解经的文章,司马迁使用这个术语,其实暗含了以功臣贤人之言行注解本纪,表示人臣拱卫君上之意。

本纪编年,广载军国大事和诏令制诰,表示正朔之所在,同时象征了历史发展的统绪;世家讲述开国创业的诸侯;列传则讲述人臣事迹,辅弼君上,暗含“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”之意。这种不同的题名和记载手法,既凸显了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历史,又鲜明地体现了封建政治体系中的等级秩序,简直是封建时代史学家所能想到的最佳结构案例,正因如此,《史记》的五体结构一出来之后,立即就被后世所有史学家遵循,最多就只是将《世家》归并于《列传》,以示帝王权威之下没有人享受特殊地位,并将通史改为断代,或是加入讲制度变迁的《志》而已。除了这种整体结构上的“致敬”,司马迁一些小技巧,比如篇末有以“太史公曰”为开头的“赞”;十表八书前加“序”,有时在篇中还夹“论”的做法,也被后世完美仿制,只是在名目上略做变动:官修正史往往仿“太史公曰“加“史臣曰”,每篇后面有“赞”或改为“论”“评”,也有的直接用“赞”,但这种在每篇后加史家直接抒发议论的方式,则成为所有史书的标准格式。

史记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