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精选问答

什么取代元成为通用货币单位?

时间:2024-10-29 12:10:21

大米取代元作为货币单位。

早先因为没有货币,人们的交易限于以物换物的形式,大米做为一种通用的商品,人人需要,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物品,所以,以大米为基准的交易就渐渐盛行起来,大米是最早的货币,大米简称米。

现代人追求时尚,也喜欢复古,回归自然,所以把多少钱叫做多少大米的人大有人在。

网络上很多人将钱叫作“米”,米成了钱的代名词,甚至还有“米力”(指购买力)这样的网络用词。

我们为何将钱称为“米”呢?

一个最被大众接受的说法是,钱的英文是money ,于是谐音叫作“米”。

看起来很有道理。

不过这毕竟是谐音梗,而且是外文的谐音,似乎和传统文化不沾边。

那有没有出自中国文化的解释呢?

有一种看法认为是出自粤语,广东人常说“好有米”,指好有钱的意思,还有“有米路”,指有挣钱的门路。

米,指钱,按这个说法也很有几分道理。

不过根据《明史》记载,在明代有个大太监,就曾用“米”代指钱。

明孝宗时,“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,权倾中外,大臣多贿求之”,李广作了一个账本,将大臣贿赂他的钱物记在账本上。

不过李广也很小心,只写“某送黄米几百石,某送白米几千石”这样的话。

后来李广因为用符水治死了一个患痘疮的小公主,“宫中方归咎于广”,不久又被皇太后怒骂,李广惊惧之下,饮鸠自杀。

明孝宗可能对李广的神棍伎俩有些兴趣,认为李广“其藏必有奇方秘书”,下令太监去扫搜,这一搜便搜出了账本,“搜得一帙纳贿簿”。

明孝宗看到账本上写着“某送黄米几百石,某送白米几千石”,计算之下共有米数百万石。

明孝宗很纳闷,要那么多米干嘛?

经人解释,明孝宗才知道这里的“米”是隐语。

“黄米即金,白米即银。”

黄米指的是黄金,白米指的是白银。

明孝宗没想到太监李广竟然如此敛财,“赃滥如此”,下令“籍没之”。

看来,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讲金银这类钱财称作“黄米”、“白米”了。

我们再谈谈李广账本的后续故事。

但是有关部门从皇帝手中要到账本,要顺藤摸瓜查办这些人,“凡与名者,惶惧危甚”,这些送钱给李广的官员都惶恐不安,有人连夜去找外戚求救,“自星夜赴戚畹求救,不期而会者凡十三人。”

当时的景象可谓壮观,“月下见轿影重重”,甚至有“一人独乘女轿”。

这事后来被压下去了,事得寝不究,不过那些上了账本的大臣名字却“一一盛传于朝野”。其中有些人还是位高权重之人,“时若屠太宰、徐宗伯琼、白司寇昂、沈通政禄、陈瑶诸人,为尤着”

当然,这些的人脸皮都极厚,“久而亦安然无复羞愧矣”,时间一长,毫无羞愧。

能当高官,果然脸皮要厚。

账本

|| 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最新文章